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何堪人间四月天-景亮

墨尔本人才网
注册会员

19

主题

0

回帖

6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1
澳洲新闻 12 0 昨天 16:06

2025152.jpg

2025152.jpg


林徽因笔下的“人间四月天”,是一年中人间最美的日子;但今年悉尼的四月对笔者而言,却承载着了太多“生离死别”的伤痛、让心灵饱受着“失去”的煎熬。
挚友陈荣宇(Lawrence Chan)4月初因患癌症不治离世,23日举行安息礼拜、近百名亲朋好友前往送他最后一程:宁静的灵堂裏牧师宣召、会众合唱圣诗《奇异恩典》,亲人读经《诗篇23篇》,人们在庄严的气氛中静静地送别。
三位至亲带着悲痛忆述Lawrence生前的点点滴滴:有妹妹眼中偶像般无所不能的哥哥,有女儿心中那个可以在晚饭后用“猜拳头”决定谁去洗碗的‘淘气’父亲;有妻子一生中挚爱的丈夫、那个为一家人搭建起避风港湾的男人。
作为挚友的Lawrence与笔者相识、相交多年,还曾经两度成为同事,在悉尼媒体行业中一起打拼。
印象中的他沉稳踏实、善于交际,凡事都会先为他人着想、做事靠谱;他聪明办法多、人缘好,是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
笔者早期与他在报社工作期间虽然部门不同、但却相处甚为融洽,不但彼此之间工作上的相互支持,工作之余也常常相约一起午餐、喝杯咖啡;在报社附近的一间烧腊饭店几乎成了我们一班同事中午“打卡”的饭堂。每当回想起那段共事的日子、笔者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也许是因为工作的关系,Lawrence在社区中人脉甚广,人缘很好。悉尼几乎所有社团的侨领他都认识,有时与他一起在街上行走、他总要不时的停下来和身边的行人打个招呼;她女儿也在回忆中谈到这种状况:每次与爸爸外出上街的时候、沿途一路上打招呼的情况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女儿羡慕地说,爸爸可是相识满天下啊。
在我们一班媒体人的群里,Lawrence也是一个最容易相处的朋友,他谦卑不张扬、没有脾气、容易迁就他人;他做事有交带、不怕吃亏,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笔者与他都先后离开了原来的报社之后,几年的兜兜转转、命运似乎又重新安排了我们的相遇:在很短的时间内入职同一间机构、并在同一个部门工作。
我们之间除了工作的接触增多之外,彼此的了解也更深入了。
也许,有相聚就有分离,人们总会说:“相聚时难别亦难。”在一起工作了两年多之后,他因为某种缘故离开了公司,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就逐渐减少了,但仍然会在某一些的场合中偶遇,并保持着联系。
大约是半年多前,我们还在大街上相遇、一起约了去喝咖啡,聊起了同行中大家都熟悉的人和事:随着传统纸媒的式微、悉尼老一代的媒体人也都逐渐地退出了这个曾经繁荣的行业,大家都颇为唏嘘。
话题当然也没有离开我们那班媒体界的好朋友:曾几何时,悉尼的中文媒体也有过辉煌的时期,一家TVB电视台、三家中文广播电台、四家中文日报,百花齐放之余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可惜,随着新的自媒体的出现,这种传统被打破了,人才也开始流失了。
不过,更令人唏嘘的还是两位英年早逝的同业挚友—TVB的Byren与澳洲日报的Albert ,还没到知天命的年龄、 就告别了尘世去了没有痛苦的天堂。
几天之前,媒体群里又惊传噩耗,TVB的Tony又因患癌不治撒手人寰。
正是:
“何堪人间四月天;悲辞挚友夜难眠。”
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悉尼的四月一直都是秋雨绵绵、撒在了苍茫的大地上;而我们的心也一直在流泪。我们只有仰天长叹、无语问苍天:告别何须在英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