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jpg
在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强势回归政坛之际,其政治风格正在全球引发深远震荡。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保守派在一周内先后遭遇联邦选举惨败,选民对“特朗普式”领导方式表达出强烈反感。
在刚刚结束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自由党遭遇历史性败选;而一周前,加拿大保守党亦在选举中被压倒性击败。这一结果出乎许多观察人士的预料,因民调数据显示两党数月前仍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唐纳德·特朗普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并迅速推行一系列震撼国际政坛的政策,全球选民的关注点发生转移——各国领导人如何回应特朗普政策、如何调整对美关系,以及是否会效仿其极端保守作风,成为选民评判的重要标准。
在这种大背景下,澳大利亚自由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与加拿大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不仅败选,甚至失去了各自的议会席位。
在竞选期间,达顿被讽刺为“泰慕·特朗普”(Temu-Trump),意指其模仿痕迹浓重,类似以廉价仿品闻名的电商平台;波利耶夫则被称为“甜球·特朗普”(Timbit-Trump),意指其政治路线虽小但极端,源自加拿大著名甜点品牌;他亦被戏称为“枫叶版让美国再次伟大”(Maple MAGA)。
保守派一贯宣称带来“稳定”,但特朗普所代表的却是一种高度对立、不确定的政治风格。对比特朗普领导风格,反而让这些保守党领袖的“稳定”承诺显得空洞。
不仅如此,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言论与举动更令全球民众忧心——他批评乌克兰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赌上第三次世界大战”,只因其拒绝交出克里米亚(Crimean Peninsula);而在澳大利亚大选前夕,他甚至发布一张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身穿教皇冠冕,并配文“我想当教皇”。
面对外界批评,彼得·达顿曾努力撇清与特朗普的关系,声称:“我有我自己风格。”但媒体与公众的比较却接连不断。例如,他提出裁减公共服务部门4万1千人,与特朗普解雇数千联邦雇员并解散人道机构的行动如出一辙。
达顿在移民议题上的强硬立场,以及将国家广播公司贴上“仇恨媒体”的标签,同样与特朗普的言论高度相似。他亦屡次被指责故意煽动文化对立、制造社会分裂。
更具象征意味的是,联合政府前座议员贾辛塔·南皮金帕·普赖斯(Jacinta Nampijinpa Price)曾公开表示要“让澳大利亚再次伟大”,直接复刻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而有消息称,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副经理曾秘密造访澳大利亚,为自由党提供策略协助。
在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在竞选期间更是直接对抗特朗普。卡尼在胜选演讲中表示:“我多月以来一直在警告,美国觊觎我们的土地、资源、水源与国家。这些并非空洞威胁。特朗普总统正试图摧毁我们,然后将我们纳为己有——但那永远不会发生。”
此前,特朗普公开威胁要“吞并”加拿大,这一言论引发该国政坛极大反弹。
保守派在澳加两国的连环惨败,凸显出“特朗普式保守主义”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风险与争议。当下选民显然更倾向于理性、独立的国家治理方式,拒绝盲目跟随极端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