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人网讯】由《澳洲新报》主办、新州多位侨界代表联合发起的首届「澳洲华社发展研讨会」6月28日于悉尼圆满举行。会议原计划邀请30位来自政界、商界、学界及专业领域的华裔精英,实际到会32位嘉宾,加上主办方代表、召集人及两位主持人,共计36人出席。
本次研讨会是2025年澳洲联邦大选后,华人社区首次就公共事务议题展开系统性、策略性交流。会议共收集16位与会代表的发言,汇整成一份内容详实的内部通报材料,真实还原与会者的观点与建议,旨在引发更广泛的共鸣与行动。
会议由侨界知名人士彭小仕担任首届召集人。他指出,举办本次研讨会,是为了回应联邦大选后华社对「变与不变」的深层次思考,冀望透过平台集思广益,以媒体公开发表与内部通报并行的方式,逐步凝聚共识、推动落实。
主办方《澳洲新报》总裁陈卿铨表示,华社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引导并培养新一代华裔青年走入主流社会。他指出,青年所需的不仅是鼓励,更是经验、资源与导师制度的支持。本次会议采取「倾听+连结」的模式,不仅广泛收集青年关切,也邀请各领域专家提供具体建议,迈出实践的第一步。
研讨会主持人之一杨东东指出,联邦大选对华社来说「有得有失」。一方面华人参选人数与影响力持续上升,社交媒体亦被主流政党广泛运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候选人准备不足、选民认知有限、社团组织发声乏力等问题。他呼吁年轻人及早准备,系统学习、建立网络、加强协作。
另一位主持人、袁祖文太平绅士则强调:「走向公众,走向全球,更要走向准备充分的自己。」他指出,领导力需要远见、专业、国际视野与品格,参政不仅是争取位置,更是承担责任。他鼓励华裔精英从社区、党支部、顾问团起步,打好基础,服务社会。
自由党西区华人组织负责人Philip Wang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华人群体在两党政治体制中的定位。他指出,华人虽热心参与,但因缺乏组织与长期布局,难以在政策层面争取持续影响。他呼吁华人走出「选举时才出力」的思维,主动加入主流政党,累积实战经验,联合形成制衡力量。
2025年联邦大选自由党候选人徐可则分享了自己的参政经历。他坦言,起初作为商人,对政治领域并不熟悉,但在家人与朋友的鼓励下,仍勇敢踏出第一步。虽然最终未能当选,但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参政所承担的责任与面对的挑战。他呼吁华人精英「先服务,再竞选」,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终能推动改变。
企业家代表李卫先生则以支持徐可参选的经历为例,表达对新一代参政勇气的肯定。他指出,过去华人商界对政治多采观望态度,如今是时候真正参与进来,支持优秀人才从现在开始准备,逐步累积专业、表达与组织能力,为华社培养具实力的代表。
市议员吴远华从政府体系角度出发,呼吁更多华人投身政治。他指出,澳洲是一个多元社会,但只有真正走进体制,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并简要介绍了自由党与工党的基本政策差异,鼓励年轻人理性认知、积极参与,从政党基层、议会实习、政策研究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公共影响力。
澳中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王永超强调侨团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使命。他表示,侨团不应只是过去的缩影,更应成为未来的桥梁。他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华人青年走入主流,搭建交流平台、共享资源,塑造一个充满活力、专业可信的「华人新形象」。
盛迪律师楼主任律师孙迪则从法律与政治实践结合角度出发,提出三点观察:一是肯定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的勇气;二是建议华人参与政党政治时保持开放,不应被标签化;三是强调「先服务,再参政」的理念。他指出,政治的根基在于服务,未来能代表华社发声的人,应是平时就在社区中被信任、被认可的人。
本次研讨会被认为是澳洲华社公共参与的一次集体升级,象征著华人从「边缘支持」迈向「理性发声」。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推动研讨会制度化、常态化,鼓励不同领域代表轮值主导,持续推进共识落实,为华人群体融入澳洲主流政治与社会,搭建长远而稳固的新平台。
由《澳洲新报》主办、新州多位侨界代表联合发起的首届「澳洲华社发展研讨会」6月28日于悉尼圆满举行。
主办方《澳洲新报》总裁陈卿铨表示,华社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引导并培养新一代华裔青年走入主流社会。
侨界知名人士彭小仕担任首届召集人。
巴拉马打市议员吴远华从政府体系角度出发,呼吁更多华人投身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