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研发将脑电波转化为文本 非侵入式AI系统前景广泛


【澳洲华人网讯】澳洲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非侵入式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利用128电极脑电图(EEG)头盔和深度学习算法,将脑电波转化为文本。

这项开创性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结合神经信号分析与大型语言模型,能够从无声语言中重建诸如「I am jumping happily, it’s just me」等短语。

这一创新技术为脑机接口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大脑活动转化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为那些无法正常交流的人群提供了新的希望,这也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和医疗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悉尼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领域领军研究员、该AI模型开发负责人Lin Chin-Teng教授表示,该AI模型通过训练少量词汇和句子来简化单词识别过程。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还降低了对用户大脑活动的复杂要求。

Lin Chin-Teng教授指出,尽管该技术是非侵入式的,但研究人员仍无法精确定位大脑中解码词汇的具体区域。

该技术在卒中康复、自闭症语言治疗以及恢复瘫痪患者的沟通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

除了医疗领域的应用,该团队还计划将该技术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提升记忆力和专注力等认知能力,并计划将该技术与可穿戴设备(如增强现实(AR)眼镜)集成,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

Lin Chin-Teng教授将他们的方法描述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同学习」。

他指出,这种协同学习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用户提供了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目前,该系统在将思维转化为文本时的准确率约为75%,但团队的目标是达到90%,与植入式模型相当。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和医疗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美麟)

为您推荐